应用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方案 > 

SMT异形组件贴装如何实现10微米级高精度位移检测,并解决复杂表面与震动难题?【SMT在线检测】

2025/10/28

1. 异形组件的基本结构与技术要求

在PCB电路板上,异形组件就好比电路板上的“特殊成员”,它们不像常见的电阻、电容那样规整,而是有着各式各样的外形,比如连接器、继电器、大型电解电容,甚至是某些定制的芯片封装。这些组件通常体积较大、形状不规则,或者引脚分布独特。

正是由于它们的“异形”特点,在SMT(表面贴装技术)产线上贴装时,对精度和可靠性的要求就更高。想象一下,如果一个长方形的芯片,你只要把它放在预设的矩形焊盘上就行。但如果是一个带有复杂接口的连接器,不仅要位置对准,还要确保它的引脚能准确插入PCB上的通孔或对准焊盘,并且整个组件的本体要平稳地贴合在板面上,不能有翘起或倾斜。

因此,对异形组件的贴装,主要有以下技术要求:

  • 高精度定位: 确保组件的中心点与PCB上的目标位置偏差在极小的范围内,通常要求在几十微米到几百微米之间,以保证所有引脚都能准确对应焊盘。

  • 高度与共面性控制: 异形组件通常有特定的高度,贴装时需要保证其本体与PCB表面平行且紧密接触,避免因倾斜或翘曲导致虚焊、短路或应力集中。这就像是把一块砖头平稳地放在地面上,而不是让它歪斜着或只接触到一角。

  • 姿态与方向校正: 除了XY轴的位置,组件的旋转角度(Theta角)和倾斜度(Roll/Pitch角)也至关重要。尤其是多引脚或带有方向性的组件,一旦方向错误或倾斜,就可能导致功能失效。

  • 防损伤贴装: 在抓取和贴装过程中,要避免对组件本体或引脚造成机械损伤,这要求检测系统能实时监测组件状态并反馈给贴片机进行调整。

2. 异形组件的监测参数与评价方法

在SMT贴片产线上对异形组件进行位移检测,本质上是为了确保它们被正确、高质量地放置。我们主要关注几个关键参数:

  • 位置偏移 (X, Y轴): 这个参数用来衡量组件的实际中心点与设计目标中心点在平面上的偏差。评价时,通常会设定一个允许的最大偏差值,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就被认为是贴装不良。想象一下射击靶心,组件的中心点就是子弹落点,目标中心点就是靶心,我们希望子弹尽可能接近靶心。

  • 旋转角度 (Theta角): 这个参数表示组件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目标位置的旋转偏差。对于方形或矩形组件,通常是0度或90度的整数倍,而异形组件可能需要更精确的角度定位。评价时,会计算组件长边或特定标记与PCB基准线的夹角偏差。

  • 高度 (Z轴): 这个参数检测组件在垂直方向上相对于PCB表面的距离。它能反映组件是否被完全压合、是否存在翘起,或者是否由于吸嘴压力不足导致悬空。通过测量组件的关键点或整个表面的高度数据,可以判断其垂直方向的贴合情况。

  • 共面性 (Coplanarity) 与翘曲 (Warpage): 共面性主要针对引脚较多的组件,特别是BGA、QFN等底部阵列封装,要求所有引脚或焊球的底部都在同一个平面上。如果存在引脚高低不一(共面性差)或组件本体弯曲(翘曲),就可能导致部分引脚无法接触焊盘,造成虚焊。评价时,会测量多个点的Z轴高度,然后计算它们之间的最大高度差。

  • 存在性与极性: 检测组件是否确实被放置在指定位置(存在性),以及它的方向是否正确(极性)。例如,一个LED灯有正负极,如果放反了,就不会发光。

这些参数的评价通常通过与设计CAD数据进行比较来完成。检测设备会获取组件的实际位置、高度、角度等数据,然后与预设的理想值进行对比,超出预设公差范围的组件就会被标记为缺陷,可能需要返修或报废。

3. 实时监测/检测技术方法

(1)市面上各种相关技术方案

在PCB SMT贴片产线上,为了确保异形组件的高精度贴装质量,目前市场上有多种先进的检测技术方案。这些方案各有侧重,但都致力于提供非接触式、高效率的测量。

  • A. 激光三角测量技术

工作原理与物理基础:激光三角测量,顾名思义,其核心是利用激光束和三角几何原理来测量距离。想象一下,你拿着一个手电筒(激光发射器),斜着照向地面上的一个物体。你的眼睛(接收器)从另一个角度看过去,如果物体离你近,手电筒的光斑在你视野中的位置就靠近你;如果物体远,光斑就离你远。通过测量光斑在接收器上的位置变化,就能算出物体移动了多少。

具体来说,传感器内部有一个激光发射器,它会发射一束高度集中的激光束,投射到被测物体的表面形成一个光斑。当被测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这个光斑在物体表面的位置也会相应改变。传感器内置的接收器(通常是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会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接收这个反射光斑。

由于激光发射器、反射光斑和接收器共同构成一个三角形,当被测物体移动,光斑在接收器上的位置会发生偏移。通过精确测量这个偏移量,并结合传感器内部已知的基线距离(激光发射器到接收器之间的距离)和接收器的角度,就可以根据三角函数关系计算出被测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的实际距离。

其基本几何关系可以简化为:Z = L * sin(α) / (tan(θ) + tan(β))或更常见的形式:Z = (L * b) / (a - b) (其中a, b为特定比例因子)这里,Z是被测距离,L是传感器基线长度,αθβ是相关角度。核心思想是光斑在图像传感器上的位置x与距离Z之间存在确定的函数关系Z = f(x)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 测量范围: 从几毫米到数千毫米不等。

  • 精度与分辨率: 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量精度通常为±0.02mm~±0.1mm,高端型号的线性度可达±0.03mm甚至更高,分辨率可达0.01mm(10微米)。

  • 响应时间/更新频率: 较快,一般在1kHz到2.5kHz,可以满足实时测量的需求。

  • 光斑直径: 通常在几十微米到几百微米,对于精细测量至关重要。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 高精度非接触测量: 不会损伤组件,特别适合精密电子元件。

    • 响应速度快: 能够满足SMT产线高速检测的需求。

    • 适应性广: 对不同颜色、纹理的表面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但对于高反光或透明表面需要特殊处理。

    • 结构紧凑: 易于集成到现有设备中,用于狭小空间。

    • 成本效益: 相较于一些更复杂的3D成像系统,单点激光传感器成本相对较低。

  • 局限性:

    • 单点测量: 通常只能测量一个点的高度信息,需要扫描或多个传感器协同才能获取组件的完整轮廓或面数据。这对于异形组件的完整三维形状检测可能效率不高。

    • 受表面特性影响: 高反光、透明或吸光性强的表面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需要选择合适的激光波长或调整传感器参数。

    • 视场角限制: 受到传感器摆放角度和位置的限制。

  • 成本考量: 单个激光位移传感器通常属于中等成本投入,但如果需要多个传感器进行阵列扫描,总成本会增加。

  • B. 光学图像测量技术(二维机器视觉)

工作原理与物理基础:这种技术就像给SMT产线装上了一双“火眼金睛”。它使用高分辨率相机拍摄待测组件的2D图像,然后通过复杂的图像处理算法,识别出组件的边缘、孔洞、引脚等特征。一旦这些特征被识别,系统就能自动计算它们在图像中的精确位置、尺寸、间距,并与预设的CAD数据进行比对,从而判断组件是否正确贴装。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 测量范围: 通常是相机视场决定的,如200 x 200毫米。

  • 重复精度: 极高,可达亚微米级(如±0.1微米),尤其在X,Y平面。

  • 测量速度: 极快,例如0.5秒内完成数百个点的测量。

  • 图像传感器: 高像素CMOS传感器,提供丰富细节。

  • 景深: 需保证在一定范围内图像清晰。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 极高平面精度: 在X,Y轴方向的测量精度非常高,适合精确定位。

    • 非接触式: 不会损伤组件。

    • 快速批量测量: 一次成像可同时测量大量特征点,效率高。

    • 操作简便: 现代化系统通常提供“一键测量”等功能。

    • 广泛适用性: 对各种表面特征的识别能力强。

  • 局限性:

    • 主要局限于2D测量: 难以直接获取组件的高度、共面性或翘曲等三维信息。虽然可以通过阴影或对焦差异间接推断,但精度不如专门的3D系统。

    • 对光照敏感: 环境光线或组件表面反光可能影响图像识别效果。

    • 图像处理复杂度: 需要强大的算法支持,对系统硬件和软件要求较高。

  • 成本考量: 完整的机器视觉系统,包括高分辨率相机、光源、图像采集卡和处理软件,通常成本较高。

  • C. 3D自动光学检测 (3D AOI) 技术

工作原理与物理基础:3D AOI系统是光学图像测量技术的进一步升级,它不仅能看到组件的平面信息,还能“摸到”组件的立体形状。它通常采用莫尔干涉(Moiré)技术或共焦测量技术。

以莫尔干涉为例,系统会向PCB表面投射一系列具有特定图案(如条纹)的光线。当这些光线遇到有高度差异的组件时,反射回来的光线图案会发生变形,形成新的莫尔条纹。通过分析这些变形的条纹图案,系统就能计算出组件表面的精确高度信息。就像是看地形图,等高线越密集,说明坡度越陡峭。

系统结合多角度照明和高分辨率相机,能够构建出电路板上每个焊盘和组件的完整3D轮廓数据,包括高度、体积、共面性、翘曲等。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 测量速度: 快速,例如80平方厘米/秒。

  • 最小检测元件尺寸: 能够检测非常微小的组件,如01005(英制)尺寸。

  • 3D测量精度: 官方通常强调高精度,可达微米级,但具体数值可能因技术细节而异。

  • 检测类型: 非常全面,包括元件存在、缺失、偏移、极性、翘曲、立碑、错件、反件、焊点缺陷等。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 全面的3D检测能力: 能获取组件的高度、体积、共面性等关键三维信息,这是2D检测无法比拟的。

    • 高缺陷覆盖率: 能发现多种SMT缺陷,包括一些隐蔽缺陷。

    • 减少误报和漏报: 3D数据比2D图像更可靠,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 适合在线批量检测: 能够在高速生产线上进行全板检测。

  • 局限性:

    • 系统复杂性高: 相对于2D视觉或单点激光传感器,3D AOI系统通常更复杂,对操作和维护要求更高。

    • 对表面特性敏感: 某些极端反光或吸光表面仍可能影响3D数据的采集精度。

    • 数据量大: 3D数据处理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

  • 成本考量: 3D AOI系统是所有检测方案中成本最高的之一,属于高端检测设备。

(2)市场主流品牌/产品对比

在异形组件的高精度位移检测领域,多家国际知名品牌提供了成熟的解决方案。下面我们对比几家采用不同技术方案的代表性品牌:

  • 日本基恩士

    • 采用技术: 光学图像测量技术

    • 核心性能参数:

      • 测量范围最高达200 x 200毫米

      • 重复精度最高达±0.1微米 (X,Y轴)

      • 测量速度典型值0.5秒/99点

      • 图像传感器2000万像素CMOS

      • 景深最高达20毫米

    • 应用特点和独特优势: 日本基恩士在二维光学测量领域久负盛名,其产品以极高的平面测量精度和重复性著称。特别适用于对组件的XY平面位置、尺寸、间距等微米级检测需求。其“一键测量”功能大大简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检测效率,是PCB上微小组件快速二维测量的理想选择。

  • 英国真尚有

    • 采用技术: 激光三角测量技术

    • 核心性能参数:

      • 测量范围广,最大可达2000mm(可选2000-4000mm)

      • 最高分辨率可达0.01mm

      • 线性度最优可达±0.03mm

      • 更新频率1kHz

      • 温度偏差仅为±0.03% FS/°C

      • 防护等级IEC IP65

    • 应用特点和独特优势: 英国真尚有的ZLDS115系列传感器以其宽泛的测量范围和高精度而突出。在SMT产线中,它非常适合对异形组件进行单点或多点的高度、平面度以及垂直方向位移的精确测量。其快速响应能力能满足在线实时监测的需求,而良好的温度稳定性则保证了在工业环境中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 德国米铱

    • 采用技术: 激光三角测量技术

    • 核心性能参数:

      • 测量范围2毫米至1000毫米

      • 分辨率0.03微米至40微米

      • 线性度0.02%满量程

      • 测量速率最高达2.5千赫兹

      • 光斑直径最小约40微米

    • 应用特点和独特优势: 德国米铱是激光位移传感器领域的知名品牌,其optoNCDT系列产品以高分辨率和高测量速率著称。与英国真尚有类似,它同样基于激光三角测量原理,特别擅长于对微小组件的高度和距离进行高精度非接触式检测。其紧凑的结构和对多种表面材质的适应性,使其易于集成到自动化产线,进行快速在线检测,确保组件的Z轴位置精度。

  • 韩国高迎

    • 采用技术: 3D自动光学检测 (3D AOI) 技术(莫尔干涉或共焦测量)

    • 核心性能参数:

      • 测量速度约80平方厘米/秒

      • 最小检测元件尺寸01005 (英制)

      • 缺陷检测类型全面,包括存在、缺失、偏移、极性、翘曲、立碑、错件、反件、焊点缺陷等

    • 应用特点和独特优势: 韩国高迎的3D AOI系统代表了目前最全面的SMT缺陷检测技术之一。它能够获取组件的完整3D轮廓数据,从而精确检测组件的高度、体积、共面性和翘曲等关键参数。这种真3D测量技术大大减少了传统2D AOI的误报和漏报,在提升生产线效率和产品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尤其适用于对焊点质量和组件三维形状有严格要求的场景。

(3)选择设备/传感器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指标及选型建议

选择合适的检测设备或传感器,就像是为你的生产线选择一把趁手的工具,需要根据具体任务来挑选。以下是一些关键技术指标及其意义,以及选型建议:

  1. 测量精度与分辨率:

    • 实际意义: 分辨率是你设备能识别的最小距离变化,就好比一把尺子上的最小刻度;精度(通常用线性度表示)则是你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最大偏差,它体现了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比如,0.01mm的分辨率意味着能检测到10微米的微小变化。

    • 对测量效果的影响: 精度和分辨率越高,你就能更精确地判断异形组件的位置、高度或倾斜度。对于对贴装质量要求极高的精密电子产品(例如手机主板上的BGA或小型连接器),需要微米级的精度。

    • 选型建议: 首先明确你的产品对贴装位置和高度的最高要求。如果公差要求在0.1mm以内,那么选择分辨率至少达到0.01mm、线性度在±0.03mm以内的传感器会更保险。如果仅需粗略定位,可以适当降低要求以节省成本。

  2. 测量范围:

    • 实际意义: 指传感器可以有效测量的最大和最小距离。

    • 对测量效果的影响: 测量范围决定了传感器可以应对的组件高度差异和安装灵活性。如果传感器量程太小,可能无法检测较高或较低的组件;如果量程过大,有时会牺牲一定的精度。

    • 选型建议: 结合你的异形组件最高和最低点的高度差,以及传感器安装距离来选择。例如,如果异形组件最高点距PCB 10mm,最低点为0mm,那么你需要一个至少能覆盖0-10mm测量范围的传感器。

  3. 响应频率(更新频率):

    • 实际意义: 表示传感器每秒能进行多少次测量。比如,1kHz意味着每秒能输出1000个测量数据。

    • 对测量效果的影响: 响应频率越高,传感器的数据输出越实时。在高速SMT产线上,快速响应能更快地捕获组件的瞬时位置,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避免生产节拍受影响。

    • 选型建议: SMT贴片机速度很快,通常要求传感器具有至少几百赫兹甚至千赫兹级别的响应频率,才能跟上产线节拍,实现实时在线检测。

  4. 光斑直径(或光斑尺寸):

    • 实际意义: 激光束投射到物体表面形成的光点大小。

    • 对测量效果的影响: 光斑越小,测量到的点越精细,越适合检测微小特征或在狭窄区域进行测量。如果光斑过大,可能会覆盖多个特征,导致测量结果模糊或不准确。

    • 选型建议: 对于精细引脚或微小组件的边缘检测,应选择光斑直径在几十微米到几百微米之间的传感器。对于较大、平坦的组件表面,光斑稍微大一些也无妨。

  5. 表面特性适应性:

    • 实际意义: 传感器对不同颜色、材质(如高反光、吸光、透明或粗糙)表面进行测量的能力。

    • 对测量效果的影响: 某些激光传感器对高反光(如金属焊盘)、透明(如玻璃封装)或吸光(如哑光黑色组件)表面测量效果不佳,容易产生噪声或数据缺失。

    • 选型建议: 如果你的异形组件表面材质多样,应优先选择对不同表面特性有良好适应性的传感器,或者有特殊处理技术(如不同波长激光、更先进的接收算法)的设备。必要时可以进行样品测试。

(4)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建议

即使选择了高性能的激光位移传感器,在实际SMT产线应用中,仍然可能遇到一些挑战,影响异形组件的检测精度和稳定性。

  1. 问题:组件表面特性复杂,导致测量不稳定。

    • 原因与影响: 异形组件表面可能包含多种材质,如金属引脚、塑料封装、陶瓷基板等,它们的反射率和吸光性差异很大。某些高反光表面(如裸铜焊盘、镀金引脚)可能导致激光反射过强,使接收器饱和;而哑光黑色或透明表面则可能反射不足,导致信号微弱。这会使传感器输出的数据波动大,甚至无法有效测量。

    • 解决建议:

      • 优化传感器选型: 选择具有更宽动态范围、对多种表面适应性更好的传感器(例如,一些传感器有自动增益控制或多重曝光功能)。

      • 调整激光波长: 某些特定波长的激光对某些材质的穿透或反射效果更好。

      • 调整传感器角度: 改变传感器的入射角度,避免镜面反射(高反光)或增强散射反射(哑光)。

      • 数据滤波: 利用传感器内置或外部控制系统提供的滤波功能(如中值滤波、滑动平均)来平滑数据,减少噪声干扰。

  2. 问题:生产线震动或组件在输送过程中不稳定。

    • 原因与影响: SMT产线通常伴随着机器运动和震动,如果传感器安装不够稳固,或组件在传输带上存在晃动,都会引入额外的位移噪声,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即使是微小的震动,在微米级精度要求下也会被放大。

    • 解决建议:

      • 加强传感器安装: 确保传感器安装在稳固的支架上,并远离震动源。使用减震垫或隔离装置。

      • 优化组件夹持: 检查PCB和组件在检测工位的夹持是否牢固,减少其自身晃动。

      • 高速测量: 利用传感器的高响应频率,在极短时间内多次采样,然后取平均值或进行统计分析,以抵消随机震动的影响。

  3. 问题:环境温度变化导致测量漂移。

    • 原因与影响: 激光位移传感器内部的光学元件和电子电路对温度敏感。环境温度的显著变化可能导致传感器内部的光学折射率、电子元件参数发生微小变化,进而引起测量结果的漂移,影响长期稳定性。

    • 解决建议:

      • 选择温度稳定性好的传感器: 优先选择具有低温度偏差系数(例如±0.03% FS/°C)的传感器。

      • 控制环境温度: 在可能的情况下,将检测区域的温度控制在传感器指定的工作温度范围内,并尽量保持稳定。

      • 定期校准: 根据制造商建议,定期对传感器进行校准,尤其是在环境温度发生较大变化时。

  4. 问题:传感器安装位置或角度不当。

    • 原因与影响: 如果激光传感器安装时与被测物体的距离不在最佳测量范围内,或者倾斜角度不合理,都可能导致测量精度下降,甚至无法获取有效数据。不合适的角度可能导致光斑变形,影响测量准确性。

    • 解决建议:

      • 严格遵循安装指南: 参照传感器制造商提供的安装手册,确保传感器与被测物体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在推荐范围内。

      • 进行现场调试与优化: 在实际安装后,通过多次测试来微调传感器的位置和角度,找到最佳的测量窗口和光斑形状。

      • 模拟仿真: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软件对传感器安装位置进行仿真,预测测量效果。

4. 应用案例分享

  • 大型连接器贴装高度与共面性检测: 在汽车电子、工控板等领域,大型连接器在PCB上的贴装精度至关重要。激光位移传感器可以快速测量连接器本体的高度、引脚共面性,确保其平稳无翘曲地与PCB接触,避免虚焊或插拔不良。例如,英国真尚有的ZLDS115系列传感器,凭借其高精度和宽量程,能够胜任此类检测任务。

  • 异形散热器与芯片间隙检测: 对于一些发热量大的芯片,需要贴装异形散热器。激光位移传感器可以精确测量散热器底部与芯片顶部的间隙,确保导热材料填充均匀,或确认散热器与芯片之间是否有足够的接触压力,从而保证散热效果。

  • PCB板翘曲度在线监测: 在SMT回流焊前或后,PCB板本身可能会出现轻微的翘曲。通过多点激光位移传感器阵列对整个PCB表面进行扫描,可以实时获取板的翘曲度数据,为贴片机提供补偿数据,确保组件在平面不平整的基板上也能精确贴装。

  • 灌胶高度与均匀性控制: 某些异形组件在贴装后需要进行局部灌胶保护。激光位移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胶水的灌注高度和表面均匀性,确保胶水覆盖完全且无溢出,从而保护组件并提升产品可靠性。

选择哪种检测技术和设备,最终取决于您的具体应用需求、预算限制以及对检测精度和速度的要求。建议在选择前进行充分的调研和测试,以确保所选方案能够满足您的生产目标。



关于我们
应用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18145802139(微信同号)
0755-26528100
0755-26528011

邮箱


©2005-2025 真尚有 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76344号 粤ICP备0607634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