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方案 > 

汽车线束制造中,如何确保连续扎带宽度达到微米级精度并实现高速在线检测?【非接触式测量, 质量控制】

2025/11/04

1. 连续环形扎带的基本结构与技术要求

连续环形扎带,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就像是汽车“血管”和“神经”系统——线束的“束缚者”,确保线缆规整、固定,防止磨损或松动,保障汽车电气系统的稳定运行。想象一下,一辆汽车内部有成千上万根电线,如果这些电线没有被牢固地扎紧,不仅会造成混乱,还可能因摩擦而损坏绝缘层,引发短路等严重安全问题。因此,这些扎带的质量,尤其是它们的宽度尺寸,至关重要。

在高速生产线上,连续环形扎带以卷筒形式输送,通过自动化设备进行切割、成型。它的基本结构通常是一个扁平的条状物,两端可互锁形成环形。对这种扎带进行宽度测量的技术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尺寸精度: 扎带宽度必须严格控制在设计公差范围内。过宽可能导致无法穿过预留孔位或安装干涉;过窄则可能影响扎紧强度,导致线束松散。

  • 动态测量: 生产线速度很快,这意味着测量系统必须能在扎带高速移动中进行实时、连续的测量,而不是停下来单点检测。这就像在高速公路上给飞驰的汽车测量宽度,难度远大于停稳后测量。

  • 非接触性: 扎带材料通常是塑料或尼龙,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仍在冷却或具有一定柔韧性。接触式测量可能会刮伤表面,影响其外观或性能,甚至影响扎带的拉伸性能。

  • 环境适应性: 汽车零部件生产环境可能存在粉尘、振动、温度变化等,测量设备需要具备良好的防护等级和环境适应能力,确保测量稳定性和设备寿命。

2. 连续环形扎带的相关技术标准简介

为了确保汽车零部件的可靠性,对连续环形扎带的质量控制有严格的要求。虽然没有列出具体的标准编号,但通常会涉及以下几个关键参数的定义和评价方法:

  • 宽度(Width): 这是最重要的尺寸参数之一,指扎带主体部分的横向尺寸。评价方法通常是在扎带运动过程中,在预定位置对其进行横向测量,确保其在规定的上限和下限公差范围内。

  • 厚度(Thickness): 指扎带的垂直尺寸。与宽度类似,也需要在生产线上进行连续监测,以确保材料用量均匀,扎带强度达标。

  • 长度(Length): 对于连续扎带而言,虽然最终会被切割成固定长度的环形,但在生产源头,其连续的长度均匀性、以及最终切割点的定位精度也需要关注。

  • 边缘完整性(Edge Integrity): 扎带边缘不应有毛刺、缺口或不规则形状,否则可能在使用中划伤线束绝缘层。评价方法通常是光学成像结合图像分析,检测边缘的平整度和光滑度。

  • 表面缺陷(Surface Defects): 扎带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划痕、气泡、色差等缺陷,这些可能影响其机械性能或外观。

  • 拉伸强度和剪切强度(Tensile Strength & Shear Strength): 这些是扎带的力学性能指标,通常通过抽样破坏性测试来评价,确保扎带能承受预期的拉力并牢固锁紧。

通过对这些参数的严格监控,制造商可以确保生产出的扎带满足汽车行业的严苛质量要求,提升最终汽车零部件的整体可靠性。

3. 实时监测/检测技术方法

在高速生产线上,要精确测量连续环形扎带的宽度,需要依赖先进的非接触式测量技术。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技术方案各有千秋,我们可以从工作原理、性能参数、优缺点等方面来深入了解。

3.1 市面上各种相关技术方案

3.1.1 光学三角测量法

工作原理与物理基础:光学三角测量法,顾名思义,是利用几何三角关系来测量距离。其基本原理是:激光器向被测物体表面发射一束已知角度的激光束,光束在物体表面形成一个光斑。一个高性能的相机(或线阵CMOS传感器)从另一个固定角度观察这个光斑。当被测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光斑在相机接收器上的位置也会发生相应移动。通过精确测量光斑在接收器上的位移,并结合传感器内部预设的几何参数(如激光发射角度、接收器与激光器之间的基线距离),就可以通过简单的三角函数关系计算出被测物体的精确距离(即Z轴高度)。

想象一下,你站在一个地方,用手电筒照亮远处的墙壁。如果你往后退,手电筒的光斑在墙上的位置不变,但光线发出的角度和接收到光斑的角度会因为你与墙壁的距离变化而变化。光学三角测量传感器就是利用这种几何关系,只不过它更精密,通过精确的光学元件和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将这种距离变化转换为可量化的数据。

其核心计算公式可以简化为:Z = (L * tan(theta)) / (tan(phi) + tan(theta))其中,* Z 是传感器到被测物体的距离。* L 是激光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的基线距离。* theta 是激光束的发射角度。* phi 是接收器观察光斑的反射角度。* 当被测物体高度变化时,phi 会随之变化,从而计算出 Z

对于扎带宽度测量,通常需要配置两个或多个光学三角测量传感器,分别对扎带的左右边缘进行距离测量。通过计算两个边缘点的位置差,即可获得扎带的精确宽度。另一种方式是使用一个传感器进行高速扫描,但这种方式对扎带的稳定性要求更高。

核心性能参数:* 测量范围: 通常从几毫米到数米不等。* 精度/重复性: 取决于测量范围,通常可达微米级别,优质的系统可以优于0.08%。* 响应时间: 快速,通常在毫秒级,适合高速动态测量。* 采样频率: 几百赫兹到几千赫兹,满足生产线速度要求。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非接触式测量,避免损伤被测物;测量精度高,适合亚微米级应用;响应速度快,能适应高速生产线;对被测物体的材料、颜色、温度有较好的适应性;结构相对紧凑,易于集成。* 缺点: 测量精度受物体表面粗糙度、反射率和倾斜角度影响较大;测量范围和精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权衡;对于宽度测量,通常需要两个传感器或配合扫描机构,增加了系统复杂度和成本。* 成本考量: 单个传感器成本适中,但若需双传感器配置,整体系统成本会相应增加。

3.1.2 平行光束透射测量法

工作原理与物理基础:这种方法就像给扎带“拍X光”一样简单而高效。传感器由一个发射器和一个接收器组成。发射器发出一束平行、均匀分布的光(通常是LED光源),形成一个“光幕”。接收器内部有一个高分辨率的线阵CMOS图像传感器,负责接收穿过光幕的光线。当扎带穿过光幕时,它会遮挡一部分光线,就像影子一样。接收器通过计算被遮挡的光线在CMOS传感器上对应的像素数量,就能精确地推算出扎带的尺寸。

扎带宽度 = 被遮挡像素数量 * 单个像素对应的实际尺寸

这个方法的精妙之处在于它不需要任何运动部件,测量速度极快,且结果稳定可靠,因为它直接测量的是物体的“影子”。

核心性能参数:* 测量范围: 通常较小,从几毫米到几十毫米,与传感器头尺寸有关。* 测量精度(重复性): 极高,可达亚微米级别,优质的系统重复精度可达±0.03微米。* 采样速度: 超高速,可达数千赫兹到数十千赫兹。* 最小可检测尺寸: 极小,可达几微米。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极高的测量精度和重复性;超高速采样能力,非常适合高速在线检测;设备集成度高,易于操作和安装;对被测物体表面颜色、材质无要求,只检测其轮廓。* 缺点: 测量范围相对较小,主要适用于测量直径、宽度等单一尺寸;无法检测物体表面缺陷或3D形状;只能用于透光(或半透光)或遮挡光线的物体。* 成本考量: 由于其高精度和高速性能,系统成本通常较高。

3.1.3 激光扫描法

工作原理与物理基础:激光扫描法的工作原理类似于一个“激光尺”,但它不是静止测量,而是高速动态地扫描。传感器内部通过高速旋转的镜子或振镜,将一束激光束在测量区域内进行周期性扫描。当扎带进入扫描区域并遮挡激光束时,接收器会检测到激光中断的时间。传感器内部的处理器根据激光束的已知扫描速度和中断时间,精确计算出扎带的宽度。

扎带宽度 = 激光扫描速度 * 激光束被遮挡的时间

这种方法就像是用一根高速移动的“光线笔”去描绘扎带的轮廓,然后通过计时来判断其大小。

核心性能参数:* 测量范围: 通常从几毫米到几百毫米。* 测量精度(重复性): 高,通常在微米级别。* 扫描频率: 几百赫兹到几千赫兹。* 最小可检测物体尺寸: 通常在几十微米到几百微米。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非接触式测量,对物体表面颜色、材质或温度变化不敏感;具有高扫描速率和高精度,特别适用于测量圆形或线状物体的直径、宽度和位置;尤其适合在恶劣工业环境下进行连续在线检测。* 缺点: 无法获取物体的完整3D轮廓信息;如果扎带高速晃动或震颤,可能影响测量精度;设备内部存在机械运动部件(旋转镜或振镜),可能存在磨损和维护需求。* 成本考量: 系统集成度较高,成本属于中高档。

3.1.4 机器视觉与边缘检测算法

工作原理与物理基础:机器视觉系统就像给生产线配备了一双“智慧的眼睛”和一个“高精度的大脑”。它使用高分辨率的工业相机(通常配合均匀的背光源或环形光),实时捕捉扎带的2D图像。一旦图像被获取,强大的内置视觉处理软件会运用各种图像处理算法,特别是亚像素边缘检测算法,来精确识别扎带的两个侧边。这些算法能够识别图像中亮度或颜色急剧变化的区域,并以低于单个像素的精度来定位边缘。然后,系统会计算两个边缘之间的像素距离,再结合系统预先校准的参数(例如,每个像素代表多少毫米),将其转换为实际的物理宽度尺寸。

扎带宽度(物理) = 边缘像素距离 * 系统校准系数

这种方法不仅能测量宽度,还能同时进行表面缺陷检测、位置偏差监测等,非常灵活。

核心性能参数:* 图像分辨率: 从几十万像素到数百万像素不等,直接影响测量细节。* 处理速度: 针对特定应用可达毫秒级,取决于算法复杂度和硬件性能。* 测量精度: 亚像素级别,通常在微米级,具体取决于镜头、照明、工作距离和校准精度。* 内置工具: 支持边缘检测、缺陷检测、OCR(光学字符识别)等多种视觉处理工具。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极高的灵活性和可编程性,能处理多种复杂的视觉检测任务;不仅可测量宽度,还能同时检测表面缺陷、印刷质量、位置等多个参数;强大的软件算法库和智能相机设计,支持定制化解决方案,适用于多样化和高要求的生产环境;可提供图像记录,方便追溯和分析。* 缺点: 测量精度受环境光照、扎带表面纹理和颜色均匀性影响较大;需要复杂的图像处理算法和强大的计算能力;系统安装和调试相对复杂,需要专业知识。* 成本考量: 机器视觉系统通常是成本较高的解决方案,尤其对于高分辨率和高速应用。

3.2 市场主流品牌/产品对比

3.2.1 日本基恩士(采用平行光束透射测量技术)

日本基恩士的LS-9000系列以其卓越的精度和速度在尺寸检测领域独树一帜。它采用平行光束透射测量原理,通过LED光源和高精度CMOS图像传感器,能够实现极高的测量精度和超高速在线检测。

3.2.2 英国真尚有(采用光学三角测量技术)

英国真尚有的ZLDS116激光位移传感器是一款高性能设备,基于光学三角测量原理。在扎带宽度测量应用中,通常采用双传感器配置或配合外部扫描机构。该传感器精度最高可优于0.08%(取决于测量范围),响应时间仅为5毫秒,能适应高速动态测量需求。其IP66级铸铝外壳和空气净化系统使其在恶劣的工业环境中也能稳定运行。同时,提供模拟和数字等多种输出方式以及较宽的工作温度范围。

3.2.3 德国米铱(采用激光扫描法)

德国米铱的optoCONTROL 2600系列利用激光扫描法进行非接触式测量。该传感器特别适合测量圆形或线状物体的直径、宽度和位置,尤其是在恶劣工业环境下进行连续在线检测时表现出色。

3.2.4 加拿大蓝波(采用激光线扫描与3D成像技术)

加拿大蓝波的Gocator 2500系列将激光线扫描与3D成像技术结合,为扎带宽度测量提供了更全面的解决方案。它投射激光线构建扎带的3D形状,除了宽度测量,还能检测边缘形状、表面缺陷等。

3.2.5 美国科施诺(采用机器视觉与边缘检测算法)

美国科施诺的In-Sight D900系列智能相机采用机器视觉与边缘检测算法,提供极高的灵活性和可编程性,除了宽度测量,还能同时检测表面缺陷、印刷质量、位置等多种参数,适用于需要处理多种复杂视觉检测任务和高要求的生产环境。

3.3 选择设备/传感器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指标及选型建议

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来解决扎带宽度测量不准的问题,就像挑选一把称手的工具,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来定。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技术指标及其对测量效果的影响,以及针对不同场景的选型建议:

  • 精度和重复性:

    • 实际意义: 精度是测量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重复性是多次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对于扎带宽度,重复性尤其重要,因为它体现了传感器在相同条件下,持续给出稳定结果的能力。如果扎带要求公差非常小,比如几十微米,那么传感器的重复性必须至少达到其公克值的1/5甚至更高。

    • 影响: 精度差会导致不合格产品流入下一环节;重复性差则会造成误判,合格产品被剔除或不合格产品被放行,增加生产浪费和质量风险。

    • 选型建议: 如果扎带宽度公差要求极高(如±0.05毫米以下),应优先选择重复性在微米级或亚微米级的传感器(例如平行光束透射或色散共焦技术)。如果公差相对宽松,可考虑精度略低的传感器以平衡成本。

  • 测量范围(量程):

    • 实际意义: 传感器能够有效测量的最大和最小距离/尺寸范围。对于宽度测量,指的是传感器能覆盖的扎带最大宽度。

    • 影响: 测量范围过小可能无法覆盖所有扎带规格;过大则可能牺牲部分测量精度(通常测量范围越大,绝对精度越难达到极致)。

    • 选型建议: 选择略大于扎带最大宽度公差的传感器,留有余量以应对扎带轻微的摆动或偏差。对于单点激光位移传感器(如光学三角测量),需要考虑是双传感器配置还是单传感器扫描,这会影响实际测量宽度。

  • 响应时间/采样频率:

    • 实际意义: 响应时间是传感器从接收信号到输出结果所需的时间;采样频率是每秒能进行多少次测量。它们决定了传感器捕捉高速移动物体的能力。

    • 影响: 生产线速度越快,对响应时间/采样频率要求越高。响应慢会导致测量滞后,无法及时发现问题;采样频率低则可能漏检高速移动扎带上的瞬间尺寸变化。

    • 选型建议: 高速生产线(如每秒米级速度)应选择响应时间在毫秒级甚至微秒级,采样频率达数千赫兹的传感器(如平行光束透射、激光扫描或高速机器视觉)。

  • 环境适应性(防护等级、工作温度):

    • 实际意义: 防护等级(如IP66)表明设备防尘防水能力;工作温度范围表明设备在不同温度下的稳定性。

    • 影响: 恶劣环境下的生产线(如多粉尘、油雾、高温潮湿)对传感器的防护等级要求高。防护不足可能导致传感器故障或测量数据漂移。

    • 选型建议: 根据生产环境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护等级。若环境温度波动大或有高温区域,需考虑带有水冷系统或宽工作温度范围的传感器。

  • 数据输出方式:

    • 实际意义: 传感器如何与上位机或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信并传输测量数据。

    • 影响: 不同的输出方式影响系统集成难度和数据实时性。模拟输出简单但抗干扰能力较弱;数字输出(如RS485、Profibus DP、以太网)抗干扰能力强,数据更精确,更便于联网。

    • 选型建议: 优先选择提供多种数字输出方式的传感器,便于与现有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实现数据分析和追溯。

3.4 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建议

即使选择了最先进的测量技术和设备,在实际应用中仍可能遇到各种挑战,影响测量准确性和系统稳定性。

  • 问题1:扎带表面特性变化

    • 原因分析: 扎带材料的颜色、光泽度、粗糙度可能批次不一,甚至在生产过程中因冷却速度等因素导致局部变化。这会影响激光的反射率和散射特性,对基于光学反射原理(如光学三角测量、激光线扫描)的传感器测量结果造成漂移。

    • 影响程度: 轻则影响测量精度,重则导致传感器无法稳定读取数据或频繁报警。

    • 解决建议:

      1. 传感器选型: 优先考虑对表面特性不敏感的技术,如平行光束透射(只检测遮挡,与表面无关)或激光扫描(基于时间而非反射强度)。

      2. 优化光源和角度: 对于光学反射类传感器,尝试调整激光功率、光斑大小,或改变传感器安装角度,以找到最佳的反射接收条件。

      3. 校准: 定期使用不同表面特性的标准样件进行校准,并建立校准曲线。

      4. 表面处理: 在允许的情况下,考虑扎带生产工艺中对表面进行统一处理(如哑光处理),减少批次差异。

  • 问题2:生产线振动与扎带抖动

    • 原因分析: 高速生产线上,设备运行、传动机构等都会产生振动。扎带在输送过程中也可能因张力不均、气流等因素发生轻微抖动或偏离中心线。

    • 影响程度: 振动会导致传感器与扎带之间的相对距离或位置发生瞬间变化,引起测量值的波动;扎带抖动则直接影响边缘定位的准确性。

    • 解决建议:

      1. 机械减振: 传感器安装在独立的减振支架上,或加强生产线设备的刚性和稳定性,减少振动源。

      2. 固定导向: 在测量点前后增加精密导向机构,如导轨、辊轮,尽量限制扎带的横向和垂直抖动,确保扎带以稳定姿态通过测量区域。

      3. 高速采样与平均: 选择采样频率高的传感器,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数据点,并通过软件算法进行平均、滤波处理,消除瞬间抖动的影响。

      4. 视场裕量: 确保传感器的测量视场(或光幕宽度)足够大,能够覆盖扎带在允许抖动范围内的所有位置。

  • 问题3:生产环境中的粉尘、油雾和温度变化

    • 原因分析: 汽车零部件生产环境通常存在粉尘、塑料碎屑、甚至润滑油雾。这些污染物可能附着在传感器光学元件表面,或悬浮在激光路径中。同时,环境温度的波动也可能导致传感器内部元件或扎带材料发生热胀冷缩。

    • 影响程度: 污染物会阻碍激光束或反射光,导致信号衰减,降低测量精度甚至造成误读;温度变化可能引起传感器的零点漂移或量程变化,影响测量稳定性。

    • 解决建议:

      1. 防护等级与净化系统: 选用高防护等级(如IP66或更高)的传感器,并配备空气吹扫或水冷系统,防止污染物进入或附着在光学窗口上。

      2. 定期清洁: 建立严格的清洁维护制度,定期擦拭传感器光学表面。

      3. 环境控制: 可能的情况下,在测量区域设置局部洁净环境或温度控制。

      4. 温度补偿: 对于对温度敏感的传感器,可利用传感器自带的温度补偿功能,或通过外部温度传感器对测量数据进行软件校正。

4. 应用案例分享

  • 汽车线束生产: 在汽车线束的自动化生产线上,激光测量系统实时监测连续尼龙扎带的宽度,确保其符合线束组装对尺寸的严格要求,避免因尺寸不合格导致卡滞或松动。

  • 医疗导管制造: 医用导管的直径和壁厚对患者安全至关重要。高精度激光传感器在线监测连续挤出的医用导管外径,确保其在微米级的公差范围内,符合医疗器械的严格标准。

  • 电缆和光纤生产: 在电线电缆和光纤的拉伸和包覆过程中,激光测量系统持续监测产品的外径和同心度,保证绝缘层厚度均匀,提升产品传输性能和寿命。

  • 塑料型材挤出: 塑料型材如窗框、管道等在挤出成型后,激光传感器实时测量其横截面尺寸,及时反馈给挤出设备进行调整,确保产品尺寸稳定和一致性。



关于我们
应用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18145802139(微信同号)
0755-26528100
0755-26528011

邮箱


©2005-2025 真尚有 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76344号 粤ICP备0607634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