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移动机器人(AMR)要在多变光照和复杂环境下实现厘米级的精准定位,是一个系统性的挑战,它不仅仅依赖于单一传感器的性能,更在于多传感器融合、智能算法和环境适应性的综合考量。
想象一下,AMR就像一个在车间里忙碌的工人,它需要知道自己在哪里,要去哪里,并且如何安全、高效地到达目的地。为了做到这一点,AMR的定位系统就像是它的“眼睛”和“大脑”。
从基本结构来看,AMR的定位系统通常由以下几个核心部分组成:* 感知层(“眼睛”):这是AMR获取外部环境信息和自身运动数据的传感器集合。包括激光雷达、深度摄像头、惯性测量单元(IMU)、里程计、超宽带(UWB)模块、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接收器等。* 定位与建图层(“大脑”的核心导航区域”):负责处理来自感知层的数据,通过同步定位与建图(SLAM)算法、里程计融合算法等,实时估计AMR的姿态(位置和方向)并构建环境地图。这就像工人根据眼睛看到的景象,在脑海中绘制出车间布局,并标记出自己的当前位置。* 导航与路径规划层(“大脑”的决策区域):在已知地图和当前位置的基础上,根据任务目标规划出一条最优、无碰撞的路径,并实时调整。* 执行层(“手脚”):根据导航指令控制AMR的电机、转向等执行机构,使其按照规划路径移动。
要实现厘米级精准定位,AMR定位系统面临的技术要求非常高:* 高精度:在动态、复杂的工业环境中,需要将定位误差控制在厘米甚至毫米级别,才能支持精确的抓取、停靠和协作任务。* 高实时性:AMR必须能实时更新自身位置,以适应环境变化和快速移动的需求,这就要求传感器数据采集和算法处理的速度都足够快。* 鲁棒性:面对多变的光照(如室内外光线交替)、障碍物遮挡、灰尘、烟雾、地面不平整等复杂环境,定位系统必须能稳定可靠地工作,不能轻易“迷路”。* 环境适应性:系统应能适应不同材质(反光、吸光)、不同纹理的表面,以及动态变化的场景(如人员、设备移动)。* 低成本与可扩展性: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系统成本要可控,并且方便与其他系统集成和扩展。
AMR定位精度的评价,并非简单地看一个“误差值”,而是一套综合的指标体系。以下是几种关键监测参数的定义和评价方法:
绝对定位精度 (Absolute Positioning Accuracy):
定义:指AMR在某个全局坐标系中,实际位置与理想(或真值)位置之间的偏差。可以理解为,地图上标注的某个点和AMR实际站立的那个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评价方法:通常通过高精度测量设备(如全站仪、激光跟踪仪或高精度GNSS RTK)建立一个参考真值点,让AMR多次重复经过或停靠在该点,然后统计AMR自身报告位置与真值点之间的误差。常见的评价指标有均方根误差(RMS Error)、最大误差等。
相对定位精度 (Relative Positioning Accuracy):
定义:指AMR在一段时间内,或相对于某个特定目标(如充电桩、货架)的相对位置保持精度。例如,AMR从A点移动到B点,其相对位置的轨迹是否准确,或者它能否精确地停靠在目标物旁边。
评价方法:通过AMR自身的里程计数据与实际移动距离进行比较,或在特定工作场景中,测量AMR与目标物之间的间距误差,如重复停靠的偏差、跟随误差等。
定位漂移 (Localization Drift):
定义:特指在纯粹依靠里程计或视觉里程计等相对定位方法进行长时间或长距离移动时,累积误差导致的定位结果与实际位置逐渐偏离的现象。这就像一个人闭着眼睛走路,虽然每一步都很准,但走久了方向可能会慢慢偏离。
评价方法:让AMR在一个已知的闭环路径上多次运行,对比其起始点和终止点在AMR自身坐标系下的坐标偏差;或者在长时间运行后,与全局定位(如GNSS或UWB)进行对比,评估漂移量。
重定位成功率 (Relocalization Success Rate):
定义:当AMR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环境变化、遮挡或传感器故障等原因暂时失去定位时,能够快速、准确地重新识别自身在地图中的位置的能力。
评价方法:模拟各种定位丢失场景,测量AMR重新找到自身位置所需的时间,以及重定位后位置的准确性。成功率通常以能够成功重定位的尝试次数占总尝试次数的百分比来衡量。
地图一致性 (Map Consistency):
定义:指AMR在不同时间、从不同路径建构的环境地图,在相同区域内的吻合程度。一致性高的地图,即使AMR多次探索同一个区域,生成的地图也是高度重合的。
评价方法:使用不同的传感器数据或在不同条件下,多次构建同一区域的地图,然后通过地图配准算法对这些地图进行比较,评估重叠区域的几何偏差和特征点匹配度。
在AMR的厘米级精准定位中,市面上有多种成熟且各有侧重的技术方案,它们就像是AMR的各种“感官”,协同工作才能应对复杂环境。
激光三角测量,是一种高精度的位移或距离测量技术,它就像是用两只眼睛同时看一个物体,根据视角的不同来判断物体的远近。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传感器内部包含一个激光发射器和一个接收器(通常是CMOS或PSD阵列)。激光器向目标物体发射一束可见或不可见的激光。当这束激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会形成一个光斑。接收器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接收这个被物体表面散射回来的光斑图像。当物体移动,其表面反射光斑的位置也会随之改变,接收器捕捉到的光斑位置发生偏移。由于发射器、接收器与目标物形成的几何三角形会随目标距离变化而改变,传感器通过测量光斑在接收器上的位置变化,结合预设的几何关系(例如,发射器与接收器的基线距离、发射角度等),就能精确计算出目标物体到传感器的距离(即位移)。
关键公式:假设激光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有一个固定的基线距离 L。激光以角度 α 射出,并被物体反射。接收器以角度 β 接收反射光斑,光斑落在接收器阵列上距离某参考点 x 的位置。目标物体到传感器的垂直距离为 D。根据几何三角关系,可以推导出距离 D 的计算公式(简化版,实际更复杂):D = (L * f) / (x - x0) + C其中:* L 是激光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基线距离。* f 是接收光学系统的焦距。* x 是光斑在接收器阵列上的位置。* x0 是一个参考点的位置(例如接收器中心)。* C 是一个常数,取决于传感器的具体几何设计。这个公式表明,光斑位置 x 的微小变化可以精确地映射为距离 D 的变化。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精度/分辨率:高精度激光三角测量传感器通常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达到几微米到几百微米级别。* 测量范围:测量范围根据具体型号而异,可以从几毫米到几米不等。* 响应时间:通常具有较快的响应时间,可以达到 kHz 级别,适用于实时测量。* 线性度:高端的激光三角测量传感器可以实现优于 0.05% FS 的线性度。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 高精度:非常适合需要亚毫米甚至微米级距离测量的应用,如精确定位、厚度测量、轮廓检测等。 * 非接触:避免了对目标物体的磨损或污染。 * 快速响应:能实时提供测量数据,适应高速运动。 * 结构相对紧凑:适用于集成到空间受限的系统中。* 缺点: * 受物体表面特性影响大:对于高反光、强吸收、透明或粗糙的表面,测量难度增加,可能需要调整激光参数或涂覆标记。 * 测量角度限制:通常需要正对着目标进行测量,测量范围和角度不如扫描式激光雷达灵活。 * 容易受环境光干扰:虽然现代传感器通常会采用窄带滤波器和调制激光等技术,但在极端强光环境下(如阳光直射),性能仍可能受到影响。 * 不适用于远距离大范围扫描:主要用于精确的单点或线扫描位移测量,不适合直接进行AMR大范围环境建图和全局导航。
适用场景、局限性和成本考量:激光三角测量传感器在AMR中,通常不作为主要的SLAM或全局导航传感器。它的价值在于辅助高精度任务。例如,AMR在充电、抓取、对接工作站时,需要进行厘米甚至毫米级的精确定位,这时激光三角测量传感器可以用来精确测量AMR与充电桩或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提供微调数据。在一些对AMR自身部件进行高精度监测(如轮廓、磨损)的应用中也很有用。其局限性在于无法提供环境的全局二维或三维信息,因此不能独立完成AMR的大范围导航。成本方面,高精度的激光三角测量传感器价格中等,但通常低于高性能的3D激光雷达。
飞行时间(Time-of-Flight, TOF)激光扫描技术,就像是AMR用一束光发出“声呐”,通过回波时间来判断周围环境的距离和形状,实现对周围环境的“感知”。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TOF激光扫描仪发射一束短脉冲激光,然后测量激光脉冲从发射端发出,碰到物体表面反射回来,再被接收端接收所需的时间。由于激光(光速)是已知且恒定的,距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距离 = (光速 * 飞行时间) / 2其中,光速 c 约等于 3 x 10^8 米/秒。通过机械旋转或光学偏转,激光束可以扫描周围环境,收集一系列距离数据点,形成一个二维或三维的环境点云,进而用于障碍物检测、环境建图(SLAM)和定位。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测量距离:从几厘米到几百米不等。* 角度分辨率:通常在0.1°到1°之间。* 扫描角度:可达360°。* 扫描频率:从几Hz到几十Hz。* 精度:通常为厘米级或亚厘米级。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 测量范围大:适合大范围的环境感知和建图。 * 不易受环境光干扰:采用调制脉冲激光和窄带滤光片,在一定程度上能抵抗环境光影响。 * 可直接获取深度信息:输出的是距离数据,无需复杂计算。 * 鲁棒性好:对物体颜色、纹理不敏感,对灰尘、烟雾的穿透力优于视觉传感器。* 缺点: * 对反射率低或透明物体性能下降:如黑色物体、玻璃等。 * 高精度传感器成本较高。 * 分辨率相对较低:在细节捕捉方面不如深度摄像头。
适用场景、局限性和成本考量:TOF激光扫描仪是AMR激光导航的核心传感器之一,广泛应用于室内外环境的SLAM建图、实时定位和障碍物避障。它能为AMR提供可靠的环境几何信息,是实现自主导航的关键。在多变光照和复杂环境下,其对光照不敏感的特性是重要优势。局限在于对特定材质的物体(如镜面、透明玻璃)感知能力弱。成本从几百美元到数万美元不等,取决于性能和应用场景。
深度摄像头结合了立体视觉和惯性测量单元(IMU),就像AMR拥有了双眼和平衡感,可以同时感知环境的深度和自身的运动。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立体视觉系统模仿人眼,通过两颗相距一定基线的摄像头(通常是红外摄像头)同时拍摄同一场景。由于两颗摄像头位置不同,它们捕捉到的图像会有细微的视差。通过复杂的图像处理算法,计算左右图像中对应像素的视差值。视差越大,物体离摄像头越近;视差越小,物体离摄像头越远。由此生成一张包含每个像素深度信息的“深度图”。深度 = (基线距离 * 焦距) / 视差其中,基线距离 是两颗摄像头之间的距离,焦距 是摄像头镜头的焦距,视差 是同一物体在两幅图像中的像素位置差。内置的IMU(惯性测量单元)则提供实时的线加速度和角速度信息,通过航位推算辅助提高深度数据的稳定性,并用于视觉里程计的姿态估计。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深度分辨率:可达HD(1280x720)或更高。* 深度帧率:30fps到90fps。* 深度范围:0.1米到10米(适用于近距离)。* 视场角(FoV):通常在60°x45°到90°x60°之间。* 内置IMU:提供三轴加速度计和三轴陀螺仪数据。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 提供稠密的三维信息:能生成细致的深度图,对环境细节感知能力强。 * 成本相对较低:相较于高性能激光雷达。 * 纹理信息丰富:除深度外,还能提供图像的纹理和颜色信息,有助于物体识别。 * 集成IMU:有助于提高视觉里程计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缺点: * 受环境光照影响:在过暗、过亮或缺乏纹理的场景(如白墙)中,深度感知性能会显著下降。 * 计算量大:深度计算和视觉里程计需要较高的计算资源。 * 测距范围有限:通常适用于近距离感知,远距离深度精度下降。 * 对透明或反射表面感知困难。
适用场景、局限性和成本考量:深度摄像头在室内AMR中被广泛用于环境建模、障碍物识别、避障和视觉里程计。尤其适合对环境细节有较高要求的场景,如机器人抓取、人机协作等。在复杂多变光照环境下,特别是阳光直射或大面积反光区域,其性能会受到较大影响,需要与其他传感器融合来弥补。
超宽带(UWB)技术就像是AMR在室内空间中建立了一个“无线电导航网络”,通过精确测量信号的飞行时间来判断自己的位置。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UWB技术使用极短的脉冲信号(纳秒级),在极宽的频带上传输。这种信号具有很高的时域分辨率,使得时间测量非常精确。主要有两种定位原理:* 时间差(TDoA):AMR上的标签发射UWB信号,多个固定在环境中的锚点接收到信号,并精确记录信号到达各自的时间。由于信号传播速度固定,不同锚点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可以用来计算标签到锚点的距离差。通过至少三个锚点的时间差信息,可以解算出标签的二维或三维位置。* 双向测距(TWR):标签与每个锚点之间进行两次信号交互(标签发给锚点,锚点再发回给标签)。通过测量信号往返的时间,可以精确计算标签到每个锚点的距离。结合至少三个锚点的距离信息,通过三角测量算法解算出标签的位置。距离 = (光速 * 信号往返时间) / 2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测距精度:通常可达10厘米级别,一些先进的系统可以达到厘米级甚至亚厘米级。* 定位刷新率:可达几十Hz。* 数据速率:高达6.8Mbps。* 功耗:相对较低。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 高精度:提供厘米级甚至亚厘米级的定位精度,远超Wi-Fi或蓝牙定位。 * 抗干扰能力强:UWB信号具有低功率频谱密度,能够有效穿透障碍物(如墙壁、人体),且不易受多径效应影响。 * 不受光照、烟雾等环境因素影响:这在复杂工业环境中是重要优势。 * 室内外均可使用。* 缺点: * 需要预先部署基础设施:需要安装多个固定锚点,部署成本较高,且需要进行精确校准。 * 扩展性受限:大规模部署和管理相对复杂。 * 通信距离相对有限:通常在几十米范围内。 * 需要遵守无线电频谱法规。
适用场景、局限性和成本考量:UWB是实现AMR室内厘米级高精度定位的理想方案,特别适用于工厂、仓库、医院等需要精确路径规划和停靠的场景。它可以作为AMR全局定位的重要补充,在激光雷达或视觉传感器受到限制时提供稳定的位置参考。局限在于对部署环境的要求较高,需要精确规划和安装锚点。系统部署成本相对较高,但运维成本较低。
这里我们将对比几家在AMR精准定位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品牌及其采用的技术方案,以便更好地理解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德国西克(采用TOF激光扫描技术) 德国西克作为工业传感器领域的领导者,其TiM系列2D激光扫描仪广泛应用于AMR的导航和避障。例如TiM351,采用飞行时间(TOF)原理,能够提供0.05米至10米(白色物体)的测量距离,角度分辨率0.33°,扫描角度270°,扫描频率15Hz。其优势在于体积紧凑、轻量化设计和高性价比,同时具备IP67的高防护等级,使其能适应恶劣的工业环境。德国西克的激光扫描仪在实时障碍物检测和环境地图构建方面表现出色,是AMR实现SLAM功能的核心传感器之一。
英国真尚有(采用激光三角测量技术) 英国真尚有的ZLDS115激光位移传感器采用激光三角测量技术,专为高精度测量而设计。该传感器拥有高达0.01mm的分辨率和最优±0.03mm的线性度,非常适合需要精确测量的应用。其1kHz的更新频率确保了快速响应,而±0.03% FS/°C的温度偏差则保证了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测量稳定性。ZLDS115提供最大2000mm(可选4000mm)的测量范围,并通过模拟(4-20mA或1-9V)和数字(RS232或RS422)输出提供多样化的系统集成选项。此外,其IP65防护等级使其能够在恶劣环境中可靠运行。
美国英特尔(采用深度摄像头技术) 美国英特尔的RealSense D435i深度摄像头集成了立体视觉和惯性测量单元(IMU),为AMR提供了开箱即用的三维环境感知能力。它能输出高达1280x720的深度分辨率,深度帧率90fps,深度范围0.1米至10米,并内置3轴加速度计和3轴陀螺仪。美国英特尔RealSense的优势在于能提供稠密的深度信息和图像纹理,结合IMU数据,在SLAM、避障和精确定位方面表现出色,尤其在室内环境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它为AMR的视觉里程计和三维环境理解提供了强大支持,且相对成本效益较高。
美国科沃(采用UWB定位技术) 美国科沃的DW3110超宽带(UWB)收发器芯片是AMR实现室内厘米级定位的重要组成部分。UWB技术通过测量信号在标签和多个固定锚点之间传播的时间,能够实现高达10厘米级别的定位精度。科沃的UWB芯片以其高精度、低功耗和对复杂室内环境的鲁棒性而著称,能够有效克服传统无线定位精度不足的痛点。对于工厂、仓库等需要AMR在特定区域内进行高精度作业的场景,UWB系统提供了不受光照、障碍物等影响的稳定、可靠的全局定位信息。
选择适合AMR的定位传感器,需要像为专业工具箱挑选工具一样,根据任务需求来定。
精度 (Accuracy) 和分辨率 (Resolution)
实际意义:精度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分辨率指传感器能识别的最小变化量。对于AMR,精度决定了它能多准确地停靠、抓取或跟随路径;分辨率则影响其对环境细微变化的感知能力。
影响:如果精度不足,AMR可能无法完成厘米级的精细任务,导致碰撞、对位不准或效率低下。分辨率低则可能错过小障碍物或无法区分细微的环境特征,影响SLAM效果。
选型建议:对于需要厘米级甚至毫米级定位的AMR(如高精度装配、仓储货架对接),应优先选择精度高(如亚厘米级)且分辨率细致(如0.1mm以下)的传感器,如高精度激光雷达、UWB或结合高精度视觉系统。对于大范围巡逻或简单运输,米级定位精度已足够,可选择成本较低的传感器。
测量范围 (Measuring Range) 和视场角 (Field of View, FoV)
实际意义:测量范围是传感器能有效探测的最远和最近距离;视场角是传感器能“看到”的环境范围。
影响:范围太短会导致AMR“近视”,无法提前感知远方障碍物或构建足够大的地图;范围太长可能带来大量冗余数据。视场角决定了传感器能一次性覆盖的区域,小FoV可能需要更多的扫描时间或额外的传感器来覆盖。
选型建议:进行大范围地图构建和远距离避障的AMR,需要选择测量范围长(数十米甚至上百米)、视场角宽(如270°或360°)的激光雷达。对于近距离精细操作,深度摄像头或短距离高精度激光位移传感器就足够。
刷新率 (Refresh Rate) 或扫描频率 (Scanning Frequency)
实际意义:指传感器每秒提供新数据的次数。刷新率越高,AMR获取环境信息的速度越快,对动态环境的响应能力越强。
影响:低刷新率可能导致AMR无法及时发现快速移动的障碍物,增加碰撞风险;在高速移动时,定位更新慢也可能导致路径跟踪不准确。
选型建议:对于高速运行或动态环境中的AMR,应选择高刷新率(如10Hz以上,甚至几十Hz)的激光雷达或深度摄像头。对于低速或静态环境,较低的刷新率即可。
抗环境干扰能力 (Environmental Robustness)
实际意义:传感器在恶劣环境(如多变光照、灰尘、烟雾、温度变化、电磁干扰等)下保持稳定性能的能力。
影响:抗干扰能力差的传感器在特定环境下会失效或性能骤降,导致AMR定位错误甚至停机。
选型建议:在光照复杂、灰尘多的工业环境,毫米波雷达和高防护等级的激光雷达(如IP67/IP68)具有优势。对于光照变化剧烈的场景,结合IMU和UWB等多传感器融合方案能提供更强的鲁棒性。需要注意传感器的工作温度范围是否满足应用需求。
成本 (Cost) 与功耗 (Power Consumption)
实际意义:成本是项目预算的重要考量;功耗影响AMR的续航能力和电池设计。
影响:过高的成本会限制AMR的部署规模和商业竞争力;高功耗则意味着更频繁的充电或更大的电池,增加运行成本。
选型建议:根据AMR的整体预算和续航需求进行权衡。例如,高性能3D激光雷达虽然性能优越,但成本高;深度摄像头成本较低,但环境适应性可能受限。MEMS IMU通常具有低功耗小尺寸的优势。
即使选择了优秀的传感器,AMR在实际应用中依然会遇到各种“坎坷”,就像工人偶尔会遇到设备故障或环境突变一样。
问题:光照变化对激光导航的影响
原因和影响:在室内外过渡区域、阳光直射、强反光表面(如玻璃、金属地板)或黑暗环境,部分激光传感器(特别是基于激光三角测量或强度信息)和深度摄像头容易受到环境光干扰,导致测量数据噪声增大、误报、漏报,甚至完全失效。强光可能饱和传感器,暗光则可能使信号微弱。
解决建议:
多传感器融合:这是最核心的策略。结合对光照不敏感的传感器,如毫米波雷达、UWB、IMU和轮编码器。当激光传感器性能下降时,这些传感器可以提供辅助定位数据。
激光参数优化:对于激光雷达,可选用不同波长激光、更强的激光功率或采用窄带滤光片,提高信噪比。
深度摄像头辅助光源:在暗光环境下,增加红外辅助光源可以增强深度摄像头的感知能力。
环境改造:在关键区域减少高反光或强吸光材料,或增设人工标记(如二维码、反光板)以辅助定位。
问题:复杂环境中的障碍物遮挡和动态目标干扰
原因和影响:AMR在仓库、工厂等复杂环境中,经常会遇到货架、设备、人员等障碍物的遮挡,或者移动的叉车、人员。这可能导致激光雷达扫描盲区,地图局部失效,或者将动态物体误认为是固定障碍物,影响路径规划和避障。
解决建议:
多传感器冗余配置:部署多个激光雷达或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如激光雷达+深度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形成360°无死角感知,或相互补充,减少盲区。
目标跟踪与预测: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动态目标进行识别、跟踪和运动预测,将其从静态地图中分离,并提前规划避让路径。
局部地图更新与全局地图融合:AMR在移动时实时更新局部地图,并将其与预先构建的全局地图进行融合,快速识别环境变化。
路径规划算法优化:采用更智能的路径规划算法,考虑动态障碍物和不确定性,提高避障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问题:累积误差导致定位漂移
原因和影响:纯粹依赖里程计或视觉里程计等相对定位方式,在长时间运行或复杂路径下,由于传感器噪声、环境变化等因素,会产生累积误差,导致AMR的估计位置与实际位置逐渐偏离。
解决建议:
多传感器融合算法:采用卡尔曼滤波(Kalman Filter)、扩展卡尔曼滤波(EKF)、无迹卡尔曼滤波(UKF)或粒子滤波(Particle Filter)等高级融合算法,将不同传感器的互补信息(如里程计的短期高频数据和激光雷达的长期全局数据)结合起来,平滑误差。
全局定位校正:定期利用UWB、GNSS RTK(在室外或有室内基站的场景)或事先布置的二维码/反光板进行全局位置校正,消除累积误差。
闭环检测与优化(Loop Closure):在AMR重新回到曾经访问过的区域时,识别出这一点,并利用新的观测来纠正过去累积的地图和定位误差,有效抑制漂移。
智能仓储与物流:AMR利用激光导航在大型仓库中自主运输货物,通过厘米级定位精准停靠在货架前进行拣选,或将托盘精确放置到指定位置,极大提升了仓储效率和准确性。
汽车制造:在汽车生产线上,AMR搭载激光导航系统,精确地将零部件运送到装配工位,确保与生产节拍同步,并可辅助进行车身关键部位的尺寸测量。例如,英国真尚有的ZLDS115激光位移传感器可用于精确测量车身关键部位的尺寸,保证装配质量。
智慧医院:医疗AMR在医院内运送药品、餐食或医疗废弃物,通过精准定位和避障,在复杂的医院走廊和病区内安全、高效地穿梭,减少人工干预。
检测与巡检:AMR可以搭载高精度激光位移传感器对大型设备(如飞机蒙皮、大型模具)进行自动化巡检和尺寸测量,厘米级定位确保每次扫描路径的精确重复性。
内径测量仪精密轮廓检测系统微观型面测量系统静态形变测量系统精密在线测厚系统振动测量系统无人警卫船光伏清洁机器人智能垃圾压实机智能机器人自稳定无人机起落平台空气质量检测仪桥梁结构健康检测系统其他检测系统
焊缝分析软件3D数据处理软件工业物联网平台电涡流软件预测分析软件AI软件计算机视觉平台数据平台解决方案服务免代码软件集成平台定制软件
测速测长_测距传感器 | 测距仪皮米级电容位移传感器线激光轮廓扫描仪 | 线扫激光传感器激光位移传感器线性位置传感器光谱共焦传感器Kaman传感器系统干涉仪测径仪 | 测微计 | 激光幕帘千分尺传感器纳米平台光栅传感器地下探测仪光纤传感器太赫兹传感器液位测量传感器倾角 | 加速度测量传感器3D扫描传感器视觉相机 | 3D相机水下测量仪磁耦合线性执行器磁场传感器雷达传感器石墨烯霍尔效应传感器卷材位置传感器振动测量传感器结构检测传感器监控电涡流传感器水听器校准器无线光学通讯传感器网关纳米级电涡流传感器其它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