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方案 > 

如何通过激光测距实现高架电缆弧垂与净空的毫米级高精度监测,有效应对户外数百米跨度巡检挑战?【输电线路智能运维】

2025/10/31

1. 基于高架电缆的基本结构与技术要求

高架电缆,就像是我们城市上空或野外连接各个节点的“生命线”,它承载着电力、通信等重要功能。理解它的基本结构和运行要求,是我们进行精确巡检的基础。

结构组成: 想象一下,一根高架电缆并不是简单的一根线,它通常是一个多层结构。最核心的是导体,通常是铜或铝,负责传输电流。导体外围包裹着绝缘层,就像给导体穿上了一层保护衣,防止电流泄漏,确保安全。再往外,可能还有半导体层、屏蔽层、填充物,以及最外层的护套,这是电缆最外层的保护壳,用来抵御风吹日晒、雨淋侵蚀、鸟兽虫害等各种恶劣环境的物理损伤。对于高压电缆,这些层次会更加复杂和厚重。

技术要求: 在高架环境中,电缆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关键技术要求:* 安全距离与对地、对物距离(净空):这是最重要的。电缆与地面、建筑物、树木或其他电力设施之间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以避免短路、放电等危险。这个距离会受到电压等级、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就像交通规则中汽车之间需要保持安全车距一样。* 弧垂(Sag):由于电缆自身的重力,它在两根电杆或铁塔之间会自然下垂,形成一个弧线。这个下垂的程度就是弧垂。弧垂不能过大,否则会降低对地净空;也不能过小,否则电缆会绷得太紧,在风力、结冰或热胀冷缩时容易断裂。合适的弧垂是电缆寿命和稳定性的保证。* 振动与舞动:风力作用下,电缆会产生振动,甚至在高压输电线路上会出现“舞动”现象,导致电缆相互碰撞,甚至与塔架发生摩擦,造成绝缘磨损甚至断线。对这些动态行为的监测至关重要。* 外观完整性:护套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划痕、破损、腐蚀,这些都可能影响电缆的绝缘性能和机械强度。

在高架电缆巡检中,我们关心的重点就是这些外部可观测的几何尺寸和结构状态,尤其是距离、弧垂和外观。

2. 针对高架电缆的相关技术标准简介

高架电缆的监测参数多种多样,不同的参数有不同的定义和评价方法。

  • 对地、对物净空距离:这指的是电缆最低点与地面、交叉跨越建筑物或构筑物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以及电缆与侧方障碍物之间的水平距离。测量时,通常会通过激光测距传感器等工具,在不同点位进行多点测量,然后取最小值作为安全裕度的评估依据。这个参数的评价标准是确保在最不利工况(如最高环境温度导致弧垂最大时)下,仍能满足国家或行业规定的最小安全距离要求。

  • 弧垂:弧垂通常定义为电缆在两个悬挂点之间,最低点与悬挂点连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它的测量可以通过三角几何原理,结合对悬挂点高度和电缆中点高度的测量来计算。弧垂的评价不仅关注其绝对值,更关注在不同温度、风速等环境条件下的变化范围。过大或过小的弧垂都可能预示着电缆张力异常或安装不当,需要进行调整。

  • 直径与椭圆度:对于电缆本体,其外径的均匀性、圆度(即椭圆度)是衡量制造质量和长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在巡检中,虽然难以实时测量,但对于局部变形或损伤,可以通过视觉辅助系统进行评估。评价方法通常是与设计值进行比较,超出允许偏差范围则认为不合格。

  • 表面缺陷:包括电缆护套的划痕、磨损、龟裂、腐蚀、附件松动或损坏等。这些缺陷可能由机械损伤、环境侵蚀或老化引起。检测方法主要是视觉观察,配合高分辨率相机或机器视觉系统,对图像进行分析比对。评价标准通常基于缺陷的大小、深度和位置,以及对电缆性能的潜在影响。

  • 振动幅度与频率:电缆在风力作用下产生的振动和舞动,可以通过安装在电缆上的传感器来监测其振动幅度、频率等动态参数。评价时,通常会与电缆的设计振动特性进行比较,超出安全阈值的振动可能导致疲劳损伤,需要采取减振措施。

这些参数的监测和评价,共同构成了高架电缆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保障。

3. 实时监测/检测技术方法

对高架电缆的实时监测或巡检,需要用到各种高科技传感器和测量技术。不同的技术各有侧重,就像医生诊断病情会用听诊器、B超、CT等不同设备一样,我们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工具。

(1) 市面上各种相关技术方案

a. 激光测距技术(Time-of-Flight / 相位法)

激光测距技术,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激光来测量距离,是高架电缆巡检中用来测量弧垂、对地净空等远距离尺寸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它的工作原理就像我们对着一个物体喊一嗓子,然后计算声音从发出到听到回声用了多长时间,只不过这里把声音换成了速度更快的激光。

工作原理: 激光测距传感器发射一束激光脉冲或连续激光信号,当这束激光打到被测目标(比如电缆或地面)后,会反射回来被传感器接收。传感器内部会精确计算激光从发射到接收所经过的时间,或者分析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之间的相位差。

  • 脉冲式(Time-of-Flight, TOF)原理:传感器发射一个极短的激光脉冲,然后启动计时器。当反射回来的激光被传感器接收到时,计时器停止。由于光速c是已知的(约3x10^8米/秒),激光传播的距离2d(去程加回程)就可以通过时间t计算出来。 d = (c * t) / 2 这里的d就是传感器到目标物体的距离。这种方法适合测量较长距离,原理直观,但对时间测量的精度要求极高,因为光速非常快。

  • 相位法原理:传感器发射连续的、经过调制的激光信号(比如正弦波)。当激光反射回来后,传感器会比较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之间的相位差Δφ。由于激光的波长λ是已知的,通过相位差可以计算出激光传播的距离。 d = (N * λ + Δφ/2π * λ) / 2 其中N是完整波的周期数(通常通过粗测得到),λ是调制波的波长。相位法在短距离内可以实现更高的测量精度,因为它通过测量相对相位而非绝对时间。

许多高性能的激光测距传感器会结合两种方法的优势:用脉冲法进行粗测以确定N,再用相位法进行精测以提高最终精度。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测量范围:从几厘米到几百米,高端系统甚至可达上千米。* 测量精度:通常在毫米级到厘米级,优质系统可达±1毫米。* 测量速度(刷新率):每秒几十次到几百次。* 分辨率:可以区分的最小距离变化,通常与精度接近。* 响应时间:测量一次所需的时间,影响测量效率。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 非接触式:无需与电缆直接接触,避免损伤,对高架电缆这种难以接近的目标非常理想。 * 测量距离远:能够轻松应对高架电缆的大跨度、高空环境。 * 测量速度快:高刷新率使得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电缆的动态变化,例如风力引起的轻微晃动。 * 精度高:能够满足弧垂、净空等关键参数的精确测量要求。 * 适应性强:现代激光测距传感器在户外强光、多尘等环境下也能工作。* 缺点: * 受目标反射率影响:深色、低反射率的表面可能导致测量困难或精度下降。 * 受环境干扰:雨雪、浓雾、强尘等会吸收或散射激光,影响测量稳定性和距离。 * 对准困难:远距离测量时,需要高精度瞄准,电缆细小,目标可能晃动,增加了对准难度。

b. X射线透射测量技术

X射线透射测量技术主要用于电缆制造过程中,对电缆内部结构进行非破坏性检测。想象一下给电缆做一次“透视”,看看它内部有没有问题。

工作原理: 该系统发射X射线穿透电缆。当X射线穿过不同材料(如导体、绝缘层、护套)时,会根据材料的密度和厚度发生不同程度的衰减。高精度探测器阵列接收衰减后的X射线信号,根据这些衰减差异,系统就能描绘出电缆内部的几何结构,如绝缘层厚度、护套厚度、导体同心度、偏心率和整体直径。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测量范围:电缆直径通常为0.5毫米至120毫米。* 测量精度:最高可达±1微米。* 测量刷新率:最高达10赫兹。* 可测量层数:同时测量多达3层。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能够穿透不透明材料,实现电缆内部结构的精确在线检测,对确保电缆电气性能和机械强度至关重要。* 缺点:主要用于生产线,不适合高架电缆的现场巡检;成本高,且X射线的使用需要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

c. 激光扫描测微技术

激光扫描测微技术主要用于精确测量电缆的外部直径和椭圆度,常用于电缆生产线的质量控制。

工作原理: 传感器通过一个高速旋转或振荡的镜面,将激光束以极高的速度扫描通过测量区域。当电缆通过激光束时,其边缘会遮挡部分激光,光电探测器测量激光束被遮挡的时间。根据遮挡时间与已知的扫描速度,可以精确计算出电缆的外部直径。双轴(XY)设计可以同时测量两个正交方向的直径,从而检测电缆的椭圆度。

直径 = 扫描速度 * 遮挡时间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测量范围:0.05毫米至80毫米。* 测量精度:±0.5微米至±1微米。* 测量刷新率:每秒4000次扫描。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测量精度高,测量速度快,长期稳定性好,非常适合在线监测生产线上的产品尺寸。* 缺点:测量范围通常较小,仅限于电缆直径等微小尺寸测量,不适用于远距离的弧垂或净空测量。

d. 机器视觉/图像处理技术

机器视觉技术就像给电缆装上了一双“火眼金睛”,通过工业相机拍照并进行智能分析,来检查电缆表面的各种缺陷或进行尺寸验证。

工作原理: 系统由工业相机、光源和图像处理器构成。相机高速捕捉电缆表面的高分辨率图像,图像处理器利用预设的算法(就像设定好的“检查清单”)对图像进行实时分析。通过与标准图像或设定阈值进行比较,系统可以自动识别电缆表面的划痕、污点、凹陷、破损、印刷字符错误、颜色不均或尺寸偏差等各种外观缺陷。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相机分辨率:多种可选,如500万、1200万像素等,满足不同检测需求。* 检测速度:根据图像分辨率和处理算法,可实现高速生产线在线检测。* 最小缺陷尺寸:取决于光学配置和分辨率,可检测至微米级缺陷。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可以实现高精度、非接触式的在线表面质量检测,大幅提高产品外观质量控制的自动化水平和效率;可以识别多种类型的表面缺陷。* 缺点:主要用于表面缺陷检测和尺寸验证,不直接测量远距离的弧垂或净空;对于内部缺陷或深层结构无能为力;受光照条件影响较大。

(2) 市场主流品牌/产品对比

这里我们挑选几个在各自领域有代表性的品牌,对比它们在电缆检测中采用的技术和特点。

  • 德国赛普勒斯

    • 采用技术:X射线透射测量。

    • 核心参数:测量范围电缆直径0.5毫米至120毫米,测量精度最高可达±1微米,刷新率最高10赫兹,可同时测量多达 3 层。

    • 应用特点和优势:德国赛普勒斯在电线电缆行业的X射线测量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其产品能够穿透不透明的电缆材料,实现内部结构的精确在线检测,对确保高压电缆、数据电缆和光纤电缆等产品的电气性能和机械强度至关重要。其优势在于对电缆内部缺陷和几何结构的非破坏性检测。

  • 英国真尚有

    • 采用技术:激光测距(主要为Time-of-Flight或结合相位法)。

    • 核心参数:测量范围0.05米至500米,最高精度±1毫米,测量速度高达250Hz,可在-40°C至+60°C环境温度下使用,并能测量最高1550°C的高温物体表面距离,提供多种串行接口(RS232,RS485,RS422,SSI和USB)以及高精度模拟输出(0.1%)。

    • 应用特点和优势:英国真尚有的LCJ系列激光测距传感器以其宽量程、高精度和高测量速度脱颖而出。其独特之处在于对复杂户外环境的适应性强,即使在太阳辐射下也能保持准确测量,IP65防护等级保障了工业环境下的可靠性。部分型号还可测量高温物体表面距离。这使其非常适合高架电缆的弧垂、净空等远距离尺寸的精确巡检。

  • 瑞士齐力

    • 采用技术:激光扫描测微技术。

    • 核心参数:测量范围0.05毫米至80毫米,测量精度±0.5微米至±1微米,测量刷新率每秒4000次扫描,线性度±0.5微米。

    • 应用特点和优势:瑞士齐力是全球领先的在线直径和椭圆度测量设备供应商,其激光测径仪以其卓越的测量精度、高测量速度和长期稳定性而闻名。主要应用于各种电线电缆的生产线,能有效监控产品尺寸,优化生产过程。

  • 日本欧姆龙

    • 采用技术:机器视觉/图像处理。

    • 核心参数:相机分辨率多种可选(如500万、1200万像素),检测速度根据配置可实现高速在线检测,最小缺陷尺寸可检测至微米级。

    • 应用特点和优势:日本欧姆龙是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领导者,其机器视觉系统以高分辨率、高速处理能力和强大的图像处理算法著称。在电缆测量领域,ZFV系列能够实现高精度、非接触式的在线表面质量检测,大幅提高产品外观质量控制的自动化水平和效率,主要用于识别电缆表面的划痕、污点、破损、印刷错误等外观缺陷。

(3) 选择设备/传感器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指标及选型建议

在高架电缆巡检中选择合适的激光测距传感器,就像挑选一双合适的跑鞋,需要关注多个关键指标,以确保它能在复杂的“赛道”上跑出好成绩。

关键技术指标及实际意义:

  1. 测量量程:这指的是传感器能够测量的最大和最小距离。

    • 实际意义:高架电缆的跨度通常很长,塔架之间距离可达数百米,电缆离地高度也较大。如果传感器的最大量程不够,就无法覆盖整个测量范围。

    • 选型建议:应根据实际巡检的电缆跨度、高度和巡检点与电缆的距离,留有足够裕量来选择。例如,如果需要测量50米到300米范围内的电缆弧垂或对地净空,那么选择一个最大量程为500米的传感器会更保险,避免测量盲区。

  2. 测量精度:这表示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最大偏差。

    • 实际意义:弧垂、净空等参数对电缆运行安全至关重要,哪怕是毫米级的偏差都可能影响评估结果。高精度可以确保判断的可靠性。

    • 选型建议:对于高架电缆的弧垂和净空测量,通常要求达到毫米级的精度,才能有效识别微小变化或精确判断是否符合安全标准。精度越高,传感器内部的光学和电子系统通常也越复杂,成本也越高。

  3. 测量速度(刷新率):指传感器每秒可以完成多少次测量。

    • 实际意义:高架电缆会受到风力等影响而轻微晃动。如果测量速度太慢,传感器可能无法捕捉到电缆的实时位置,数据会有延迟或失真。高速测量可以提供更密集的数据点,更好地反映电缆的动态行为。

    • 选型建议:对于需要监测电缆振动或在移动平台(如无人机)上进行巡检的场景,应选择刷新率较高的传感器(例如200Hz以上)。对于固定点位、静态测量则可适当放宽要求。

  4. 环境适应性(IP等级、工作温度、抗强光干扰能力)

    • 实际意义:高架电缆巡检常在户外进行,传感器会面临风沙、雨雪、高温、低温以及强烈的太阳光照射等恶劣环境。

      • IP等级:如IP65表示防尘防水能力,保障设备在户外环境下的正常运行。

      • 工作温度范围:确保传感器在极端寒冷或炎热天气下仍能稳定工作。

      • 抗强光干扰:户外太阳光中的红外成分会对激光传感器造成干扰,导致测量不稳定甚至失效。优秀的传感器应具备良好的抗强光能力。

    • 选型建议:务必选择具备高IP防护等级(如IP65或更高)、宽工作温度范围、并明确注明具备抗环境光干扰能力的传感器。

  5. 接口类型与数据输出

    • 实际意义:传感器需要将测量数据传输给控制系统或数据记录设备。多种接口类型(如RS232、RS485、模拟输出)可以方便集成到不同的巡检设备和系统中。

    • 选型建议:根据后端数据处理系统的接口要求选择,模拟输出适用于实时控制,数字接口(如RS485)适合远距离多点数据传输。

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差异化选型建议:

  • 无人机载巡检(需要快速扫描大范围):优先选择高刷新率、宽量程、轻量化且抗振动能力强的激光测距传感器。精度要求可根据具体需求调整,但环境适应性是重中之重。

  • 固定点位长期监测(如重要跨越点):优先选择高精度、高稳定度、环境适应性极佳的传感器。此时刷新率可适中,重点关注长期漂移和可靠性。

  • 人工手持式巡检(灵活性高):除了量程和精度外,操作简便、电池续航长、携带方便是重要考量。

(4) 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建议

在高架电缆巡检中,即使选择了最合适的激光测距传感器,实际操作中也可能遇到一些挑战,就像在崎岖山路上开车,总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坑洼。

  1. 问题:电缆晃动导致测量不稳定或不准确

    • 原因及影响:风力、振动或其他外部因素会导致电缆微小晃动,如果传感器测量速度不够快,或数据采集频率低,就难以捕捉电缆的真实位置,导致测量值波动大,无法得到准确的弧垂或净空数据。

    • 解决建议

      • 提高测量速度:选用高刷新率的激光测距传感器(如每秒数百次),可以在电缆晃动的一个周期内获取多个数据点。

      • 数据平均与滤波:对采集到的连续数据进行多次平均或使用卡尔曼滤波等算法处理,可以有效去除随机误差和抖动,获得更稳定的测量结果。

      • 同步测量:在条件允许下,可考虑部署多个传感器从不同角度同步测量,通过数据融合来提高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2. 问题:户外强光、雨雾、扬尘等环境干扰

    • 原因及影响:强烈的太阳光中的红外成分会干扰激光接收器,导致误判;雨雪、浓雾、扬尘会吸收或散射激光,削弱信号强度,导致测量距离缩短、精度下降甚至无法测量。

    • 解决建议

      • 选用抗干扰能力强的传感器:选择具备优秀光学滤波技术和信号处理算法的传感器,能够有效抑制环境光干扰。

      • 增强防护等级:确保传感器具备IP65或更高防护等级,防止灰尘和水分进入。

      • 优化测量时机:尽量避开雨雾天气,选择能见度良好时进行巡检。对于固定点位监测,可加装防护罩或吹扫装置。

      • 使用长波长激光:部分激光测距传感器使用对雨雾穿透力更好的长波长激光(如1550nm),但这需要传感器本身支持。

  3. 问题:目标反射率低,或目标过细难以瞄准

    • 原因及影响:一些老旧电缆表面可能氧化、颜色较深,反射率低,导致激光回波信号弱;电缆本身直径较细,在远距离下,激光束可能很难稳定地打在电缆上,容易发生偏离。

    • 解决建议

      • 选用对低反射率目标兼容的传感器:部分先进的激光测距传感器针对低反射率目标进行了优化,即使是深色表面也能进行有效测量。

      • 使用可见激光指示:对于需要人工瞄准的场景,带有可见红色激光指示的传感器(通常是辅助指示光,测量光是不可见的)有助于快速准确地对准目标。

      • 优化安装位置和角度:在安装传感器时,尽量选择能够垂直入射到电缆表面的位置,以最大化回波信号强度。

      • 辅助目标物: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在电缆上固定小型的、高反射率的标记点作为测量目标,但这种方式会增加安装难度和成本。

  4. 问题:电源与数据传输的局限性

    • 原因及影响:高架电缆巡检现场往往缺乏稳定的电源,数据传输也可能受距离和障碍物影响。

    • 解决建议

      • 电池供电方案:对于移动巡检设备,选择低功耗传感器并搭配大容量可充电电池组。

      • 无线数据传输:利用蓝牙、Wi-Fi、4G/5G等无线通信模块,将传感器数据实时传输至后端控制中心或手持设备。

      • 太阳能供电:对于固定点位的长期监测,可考虑集成太阳能充电系统,配合蓄电池,实现独立供电。

4. 应用案例分享

激光测距传感器在高架电缆巡检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保障电网安全和提升运维效率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 输电线路弧垂监测:将激光测距传感器安装在输电塔上或无人机上,周期性测量电缆最低点到地面的距离,精确评估电缆弧垂是否在安全范围内,防止因弧垂过大导致的安全事故。

  • 电缆对地、对物净空测量:在复杂地形或交叉跨越区域,利用激光测距传感器快速准确地测量电缆与建筑物、树木或其他设施的最小距离,确保符合安全规程。

  • 电缆振动与舞动监测:将高刷新率的激光测距传感器固定在塔架上,对特定跨度的电缆进行实时监测,捕捉电缆在风力作用下的微小振动幅度和频率,为防舞动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 施工验收与改造测量:在新建或改造输电线路时,使用激光测距传感器对电缆的安装高度、张力、弧垂等关键参数进行精确测量,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在选择合适的激光测距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测量需求、环境因素和预算限制。例如,对于需要远距离、高精度测量且面临高温环境的应用,可以考虑英国真尚有的相关产品。最终的决策应基于对各种技术方案的全面评估。



关于我们
应用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18145802139(微信同号)
0755-26528100
0755-26528011

邮箱


©2005-2025 真尚有 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76344号 粤ICP备06076344号-2